我最早是在 2006 年,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来过一次成都,当时不是在成都,而是在成都旁边的彭州市。暑假期间住在父亲工作的单位提供的员工宿舍,和父亲的工友们生活在一起。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四川的魅力,或者说是南北差异带给我的思维开拓。
四川仍然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人习以为常的面食反而更像是小吃,早饭也会有小面的存在。川菜偏麻辣,主要是麻,花椒放的很多,辣反而不是很明显,红油更多的增香增色用,这种菜系对于山西偏清淡的饮食习惯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小的考验。如今我也是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吃辣椒的历史,以及川军英勇善战,导致国家不得不让湖广人们大批进入四川,保留祖国的这个大后方的安定。中国人吃辣主要还是因为历史上有些省份没有丰富的盐产导致的,有些家庭会腌酸菜也是有着这样的原因,“借味” 也是劳动人民为了能多吃几口主食而创造的饮食习惯。
因为存在 “湖广填川” 的这段历史,使得川菜成了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菜系。包容性包括它的价格,在国外留学期间,为了满足我的这个中国胃,也是照着视频学习一道道的菜品,最后发现还是川菜价格便宜,同时也能在家里自己完成烹饪。虽然说很多原材料在国外不是很好采购,但是在绝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了我的生存需求。如今在国内工作也是,和同事吃饭,中国的八大菜系里,也就只有川菜能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并且又不会太过于昂贵,满足了社交的需求。
川菜的包容也映射到人的包容上。如今我在成都工作,在几次外出的途中,多少会碰到 “社牛” 的司机会和你聊上几句,有两个师傅让我印象深刻,在我提到我是来自山西的时候,他们都跟我说了当年在山西打拼的故事,并很真诚的说成都欢迎你。成都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故乡,我觉得生活在成都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至少是吃食可以让我喜欢。
最近也发现,其实在成都的高新天府和在北京上海一样,生活节奏呀,工作氛围啥的,没有了当初在成都生活的惬意感。也可能是小时候不用自己挣钱的缘故…
当自己参加了工作,进入了社会,才发现让自己活的比较轻松这件事情是多么不容易。工作也不是说每件事情都是喜欢的,工作就是工作,完成领工资就是了,但是口腹之欲也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爱好了,从日本回来 65 公斤的我也是胖到了 72 公斤,开心吃饭也成了每天的盼头。
最近也在家里的支持下买了房子,二手的,离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也做了一些利弊权衡,女朋友告诉我她不介意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算是给我了一个心理安慰,年中会搬过去,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