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JackYoung

JackYoung

生活、摄影、写作、代码。
github
bilibili
email

關於成都

我最早是在 2006 年,因為父親的工作關係來過一次成都,當時不是在成都,而是在成都旁邊的彭州市。暑假期間住在父親工作的單位提供的員工宿舍,和父親的工友們生活在一起。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四川的魅力,或者說是南北差異帶給我的思維開拓。

四川仍然以大米為主食,北方人習以為常的面食反而更像是小吃,早餐也會有小面的存在。川菜偏麻辣,主要是麻,花椒放的很多,辣反而不是很明顯,紅油更多的增香增色用,這種菜系對於山西偏清淡的飲食習慣來說確實是一種不小的考驗。如今我也是了解了很多關於中國吃辣椒的歷史,以及川軍英勇善戰,導致國家不得不讓湖廣人們大批進入四川,保留祖國的這個大後方的安定。中國人吃辣主要還是因為歷史上有些省份沒有豐富的鹽產導致的,有些家庭會醃酸菜也是有著這樣的原因,“借味” 也是勞動人民為了能多吃幾口主食而創造的飲食習慣。

因為存在 “湖廣填川” 的這段歷史,使得川菜成了一種包容性很強的菜系。包容性包括它的價格,在國外留學期間,為了滿足我的這個中國胃,也是照著視頻學習一道道的菜品,最後發現還是川菜價格便宜,同時也能在家裡自己完成烹飪。雖然說很多原材料在國外不是很好採購,但是在絕大程度上,已經滿足了我的生存需求。如今在國內工作也是,和同事吃飯,中國的八大菜系裡,也就只有川菜能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口味,並且又不會太過於昂貴,滿足了社交的需求。

川菜的包容也映射到人的包容上。如今我在成都工作,在幾次外出的途中,多少會碰到 “社牛” 的司機會和你聊上幾句,有兩個師傅讓我印象深刻,在我提到我是來自山西的時候,他們都跟我說了當年在山西打拼的故事,並很真誠的說成都歡迎你。成都對我來說已經是第二故鄉,我覺得生活在成都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至少是吃食可以讓我喜歡。

最近也發現,其實在成都的高新天府和在北京上海一樣,生活節奏呀,工作氛圍啥的,沒有了當初在成都生活的惬意感。也可能是小時候不用自己掙錢的緣故…

當自己參加了工作,進入了社會,才發現讓自己活的比較輕鬆這件事情是多麼不容易。工作也不是說每件事情都是喜歡的,工作就是工作,完成領工資就是了,但是口腹之慾也就是現在為數不多的愛好了,從日本回來 65 公斤的我也是胖到了 72 公斤,開心吃飯也成了每天的盼頭。

最近也在家裡的支持下買了房子,二手的,離上班的地方比較遠,也做了一些利弊權衡,女朋友告訴我她不介意每天擠地鐵上下班,算是給我了一個心理安慰,年中會搬過去,願一切安好。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